底稿法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工作底稿
这一步是准备阶段,用于记录和存储审计或检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程序。
数据过入
将需要审计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的期初数和期末数过入工作底稿的相应栏目中。
编制调整分录
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这些分录通常涉及利润表中的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调整分录的目的是将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费用转换为现金基础,并反映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核对调整分录
核对调整分录的借方和贷方合计数是否相等,并确保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初数加减调整分录中的借贷金额后等于期末数。
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根据工作底稿中的现金流量表项目部分,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这一步骤涉及将调整分录中涉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事项分别记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相关项目。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如适用):
对于集团公司,还需要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以抵消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并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记录审计证据
记录收集的审计证据,包括会计凭证、银行对账单、发票、合同等原始文件,以及审计人员的工作记录和观察。
审计结论和意见
根据审计程序和收集的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和意见,评价账务的准确性、合规性和可靠性。
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底稿法程序,确保审计或检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