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国学课的规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员学习规范纪律
课前做好上课准备,上课音乐一响即保持安静。
早读课开始后,停止一切行为,早课时间为4:30,学员需提前4点钟起床收拾,半小时洗漱时间。
上课时,手机调整为关机或震动状态,以免打扰他人学习。
上课期间不准谈论与辩论,保持安静,不要影响其他学员。
家长带孩子的,需做好孩子的安抚工作,听从主办方老师的安排。
学员要配合带动气氛,不可带头起哄。
在学习传统文化中,要不断规范自己,严于律己,时刻保持警觉。
课间不可吃零食,随意走动。
不得将无关的书籍和光碟带入课堂。
主办方工作人员及义工老师规范
时时注意仪表和礼仪,不得随意自主。
课程完后,每日一总结,分享,不得谈论与传统文化无关的言论。
在就餐时间不得大声喧哗,义工学员需配合后厨工作,做到先人后己。
所有义工和老师不得与学员发生争执,照顾保护孩子及老人的安全,有事情及时处理或报告主办方。
学员期间生活起居规范
所居室内保持睡前整洁,入寝规范,相互谦让,不得影响他人。
所有人员衣服、鞋子及洗漱用品要放于规定处,不得随意使用他人之物。
所有人员按照生活起居时间就位,不得拖延时间,由义工老师负责安排。
就餐期间不得谈话,不得心急就餐,义工老师诵完感恩词后再就餐。
义工人员要时刻谨慎,服务学员,安抚学员,解决学员所需,诚心待人,不可乱扔杂物。
上课礼仪
上课前全体起立,站于过道,插空站成一排,铜牌左侧孩子站于右侧孩子的前面,自行调整队形。
起立要求:先将离过道近的腿迈出,另一条腿跟上,再伏案站起。
面向夫子,整理衣冠,女生双手交叠放于腹前,男生两手自然垂下。
鞠躬要求:90度,速度适中,俯身向下3秒,弯下身停3秒;男生两手放于两侧,女生双手放前面,左手握右手,左手在上。
班长或老师带领学员诵读经典,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并强调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
这些规矩旨在帮助学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营造一个安静、有序、尊重他人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国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