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七层协议,即 OSI七层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用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参考模型。它将网络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责任。OSI七层模型从低到高依次为:
物理层:
负责传输原始的比特流,以及将数字数据转化为通过物理介质(如电缆、无线信号)传输的信号。物理层还负责处理数据传输并监控数据出错率,以便数据流的透明传输。
数据链路层:
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
负责网络间的逻辑通信,将分组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并通过路由选择算法确定最佳路径。网络层还负责地址寻址和包的分割与重组。
传输层:
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或不可靠的传输服务。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UDP(提供不可靠的数据传输)。
会话层: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它提供会话建立、会话持续、以及会话控制等功能。
表示层:
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加密解密、以及数据压缩等任务。它的目标是确保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能够正确进行。
应用层:
这是最高层也是最接近用户的层次,包含了各种应用程序。应用层协议提供了用户和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例如HTTP、HTTPS、FTP、SSH等。
OSI七层模型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使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更加标准化和互操作。尽管在实际的网络设备和协议中,OSI模型并不总是严格遵循,但它仍然是理解和设计网络系统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