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一般特征包括:
集合性:
系统至少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单个要素不能构成系统,完全相同的要素,数量虽多亦不能构成系统。
相关性:
系统内每一要素(子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这种要素(子系统)间的特定“关系”体现出了系统的整体性。要素相同而关联关系不同,系统表现的整体特性不一样。也正是这种“关系”,使系统中每个要素的存在依赖于其他要素的存在,往往某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其他要素也随之变化,并引起系统变化。
目的性:
人工系统和复合系统都具有明确目的,即系统表现出的某种特定功能。这种目的必须是系统的整体目的,不是构成系统要素或子系统的局部目的。通常情况下,一个系统可能有多重目的性。
层次性:
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可能又分成许多子系统,而这个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是有层次的。如生命体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体几个层次,企业有个人、班组、车间、厂部等几个层次。系统的结构,功能都是指的相应层次上的结构与功能,而不能代表高层次和低层次上的结构与功能。一般来说,层次越多其系统越复杂。
环境适应性:
系统所具有的随外部环境变化相应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动态性:
系统是动态和复杂的整体,相互作用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系统是能量、物质、信息流不同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往往由寻求平衡的实体构成,并显示出震荡、混沌或指数行为。
整体性:
系统是所有元素构成的复合统一整体。这个定义说明了一般系统的基本特征,将系统与非系统区别开来,但对于定义复杂系统有着局限性。
等终极性或系统发展的多途径性:
对于各种社会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初始状态,采取多种发展途径,实现同一目标。这种系统往往没有唯一的最优解,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自动调节能力:
开放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保持系统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限度。
信息性:
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确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采集与可加工、可以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可以对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信息系统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象征着信息系统是软件工程的产物。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增值,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数据,实现辅助决策。信息系统是发展变化的,信息系统是有生命周期的。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各种系统的性质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