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卡(Punch Card)是 早期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和输入数据的一种介质。它通过在卡片的特定位置打孔来表示信息。这种技术在数据处理和程序编程领域中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穿孔卡通常可以储存80列数据,面积为190×84毫米。首次使用穿孔卡技术的数据处理机器,是美国统计专家赫曼·霍列瑞斯(H.Hollerith)博士的伟大发明。
穿孔卡的使用原理简单而有效:每张卡片代表一系列可供计算机解读的信息或命令。其背后的技术可追溯至19世纪,由法国工程师约瑟夫·玛丽·雅卡尔(Joseph Jacquard)发明。穿孔卡片可应用于产品、材料、情报资料的管理和索引编排等方面,但亦有较大局限性,如信息存贮量小,代码容量有限,检索操作速度较慢,卡片易损坏等等。随着计算机在数据处理和情报检索中的成功应用,穿孔卡片已被磁性信息载体所取代,只有机器穿孔卡片仍作为计算机输入数据的一种手段继续使用着。
在早期计算机系统中,穿孔卡是主要的输入和输出设备之一。程序员将对应于程序和数据的已穿孔的纸带(或卡片)装入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机内存,接着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针对数据运行;计算完毕,打印机输出计算结果;用户取走结果并卸下纸带(或卡片)后,才让下一个用户上机。
总的来说,穿孔卡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来存储和输入数据,尽管已经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取代,但它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