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适计算机,也称为普存计算或普及计算(英文为pervasive computing或ubiquitous computing),是一种新型计算模式,其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无处不在:
普适计算追求计算能力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将计算设备和技术融入各种物体和环境中,例如家居设备、汽车、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计算和通信。
隐形化:
普适计算注重将计算设备和技术尽可能地融入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显眼的计算机设备,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更加隐性,不需要人们过多关注。
自动化与智能化:
普适计算追求自动化和智能化。计算设备和系统应该能够监测和感知环境中的信息,理解人们的需求,并自动进行相应的计算和交互操作,满足人们的需求。
环境融合:
普适计算强调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在这种模式下,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间断连接与轻量计算:
普适计算环境中存在各种不同类型和品牌的计算设备,它们可能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间断连接与轻量计算(即计算资源相对有限)是普适计算最重要的两个特征。
以人为本:
普适计算追求以人为本,要求计算机能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主动根据用户的隐式或显式需求做出响应,主要涉及分布式计算、移动计算、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感知网络以及信息融合等研究领域。
统一与自适应:
普适计算提供面向客户的、统一的、自适应的网络服务,能够在不同的网络(不同协议、不同带宽)、不同的设备(屏幕、平台、资源)和不同的个人偏好下提供方便服务。
这些特点使得普适计算能够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和工作方式,使计算资源更加普及和易于获取,从而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