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人拿不到工资时,可以采取以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协商调解
首先,可以尝试与单位或老板进行协商,寻求支付工资的可能。
如果所在单位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可以申请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和工会代表组成。
合法投诉
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需要清楚单位的隶属关系,并到当地的劳动监察机构依法投诉。准备好相关的书面材料,说明劳资双方主体情况及拖欠工资的事实。
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双方是劳动合同关系,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需要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如果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双方是劳务关系,则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收集证据
在整个维权过程中,劳动者需要妥善保管相关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用工协议、聊天记录、收支记录、考勤打卡记录、工友记录、欠条等。
法律途径
可以通过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
如果劳动仲裁不予受理或仲裁结果不公,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院判决执行。
寻求法律援助
如果工人经济困难,可以向欠薪老板和单位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获取免费的法律帮助。
通过以上程序,工人可以依法维权,争取应得的工资报酬。建议工人在采取任何行动前,先咨询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或律师,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