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使用与癌症风险的关系,目前的研究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阈值来断定手机玩多久会致癌。虽然有一些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会增加某些类型脑肿瘤的风险,但这些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证据有限。
西班牙巴塞罗那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的研究指出,常规使用手机一般不会增加脑肿瘤的患病风险,但使用手机最多的20%人群中,神经胶质瘤的风险增加1.91倍,脑膜瘤的风险增加2.01倍。然而,这些研究也指出,常规使用手机不是脑肿瘤的危险因素,只是长时间使用(超过20年)可能增加脑瘤的风险。
瑞典癌症专家莱纳特·哈德尔的研究发现,连续使用手机超过25年,患胶质瘤的风险是用手机不到一年人群的三倍。但同样,这些研究并没有提供确凿的证据来证明手机辐射和癌症之间的明确且绝对的因果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包括手机辐射等在内的“射频电磁波”定义为2B类致癌物。2B类致癌物指的是对人类可能致癌,但对人类致癌性的证据有限。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常规使用手机(即每天使用几个小时) 一般不会增加脑肿瘤的患病风险。
长时间使用手机(如超过20年) 可能会增加脑瘤的风险,但证据并不确凿。
手机辐射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2B类致癌物,但致癌性证据有限。
因此,建议用户在使用手机时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控制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
保持适当的距离,减少辐射对身体的直接影响。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对于视力、颈椎等可能受到影响的部位。
如果有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