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健康监测程序包括以下要点:
体温监测
每日早晚各测量一次体温,使用水银体温计时测量时间至少达到5分钟,使用电子体温计时可连续测量2次以获得稳定的体温数值。
血氧饱和度监测
如家中有指脉氧仪,可自行监测指氧饱和度。应在平静状态和活动后检测,检测时手要温暖,手指冰凉时血氧检测的结果不准确。血氧检测需每天进行2~3次,病情有变化时随时检测。若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3%,建议即时到医院就诊。
病原检测
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可以自行购买相关检测试剂进行检测,查明可能感染的病原体。常用的试剂盒包括多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试剂盒、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肺炎支原体快检试剂盒等。
症状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告知社区工作人员,并配合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如实告知医务人员流行病学史。
外出限制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应做好个人防护,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详细记录活动轨迹。不参加线下会议等聚集性活动,不去商场超市、电影院、酒吧等密闭场所。
自我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风。多喝温开水,居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可使用新冠病毒、流感病毒、支原体检测试剂自行进行抗原检测,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指征,具体可咨询医生。
信息报告
街道(镇)、社区(村)可通过建立微信群、小程序等方式,每日早晚两次定期询问和收集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的体温、症状等信息。如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人员,立即报告,并由专人联系120负压急救车,按就近原则送往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物资配置
根据需要准备必要的物资,如体温计、指脉氧仪、检测试剂等,并确保居家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通过以上程序,可以有效地对居家健康监测人员进行管理,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