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违法主要影响以下权利:
获得告知权:
行政相对人有权获得行政机关的及时、准确、充分的告知,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关信息。
陈述申辩权: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要求回避权: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有权要求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执法人员回避。
参加听证权:
在涉及重大利益的行政决策过程中,行政相对人有权要求参加听证,对决策内容进行陈述和申辩。
举证权利:
在行政诉讼中,行政相对人有权提供证据,证明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合理。
程序违法可能导致以下后果:
行政行为被撤销:
如果程序违法严重影响了行政行为的实体内容或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产生实质性损害,行政行为可能被有权机关依法撤销。
行政行为被确认无效:
在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下,如没有行政主体资格却作出行政行为,行政行为可能被确认无效。
行政赔偿责任:
由于程序违法给相对人造成损害的,行政机关需对相对人的损失进行赔偿。
行政机关公信力受损:
程序违法的行政行为会影响公众对行政机关执法公正性和权威性的信任。
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当行政行为因程序违法被撤销后,行政机关通常需要按照合法的程序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行政处分:
对于程序违法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根据情节轻重,可能会受到警告、记过、降级、撤职等行政处分。
刑事责任:
在程序违法构成犯罪的情况下,相关责任人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
国家赔偿:
在程序违法给相对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相对人有权依法申请国家赔偿。
综上所述,程序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重要程序权利和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产生重大影响,并可能导致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处分、刑事责任以及相对人的国家赔偿等法律后果。因此,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