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点检程序是一种系统性的检查方法,旨在通过定期和定点的检查来评估设备的性能、磨损情况和潜在故障,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设备点检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定点
确定设备的维护点,包括滑动部位、回转部位、传动部位等,并制定这些部位劣化趋势的允许标准。
定期
根据设备定点的特点,分析和制定检查周期,重要设备和部件的点检频数较高,而不易劣化的设备点检周期较长。
定项
确定每个检查点的具体检查项目,例如检查油污、温度、间隙等。
定标
确定设备劣化的允许限度标准,如间隙、温度、压力等需要明确的数量标准。
定法
确定检查方法,包括使用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借助工具、仪器进行精密检查。
定人
确定点检的负责人员,可以是现场操作工人、专职检修维护人员、维修技术人员或专职点检员,根据点检部位和技术精度要求分配具体人员。
点检前的准备工作
制订点检计划,包括确定点检项目、基准、方法和周期。
培训点检人员,使其熟悉设备原理、构造和操作方法。
准备点检工具和设备,并进行校准。
点检实施
按照预先设定的方法和周期,对设备进行定点、定项的检查,记录检查结果。
使用人的五感和工具仪器,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和潜在缺陷。
记录和报告
将点检结果记入点检记录表,详细记录检查项目、方法和结果。
定期将点检记录报告给维修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
问题处理
根据点检结果,制定维护计划,包括更换零件、调整参数等。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防止故障发生。
总结和改进
分析点检结果,找出潜在问题,改进点检流程和方法,提高点检效果。
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设备点检程序能够确保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减少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设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