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进中举》中,吴敬梓运用了多种讽刺艺术手法,其中夸张和对比尤为突出。
夸张手法
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甚至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种情节是极度夸张的,但又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而设计的,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范进在挨巴掌后仍然不觉疼痛,继续拍手大笑,这种对疼痛无感的夸张描写,揭示了范进对功名利禄的痴迷到了极点。
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状态对比也十分鲜明,中举前家里饿得揭不开锅,中举后却突然变得富贵荣华,这种对比突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巨大影响。
对比手法
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截然不同,中举前他讥讽范进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中举后却称他为“贤婿老爷”,这种对比揭示了胡屠户嗜钱如命、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范进中举前后的行为举止也形成了鲜明对比,中举前他穷酸潦倒,中举后却得意忘形,这种对比讽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通过范进和其他人物的对比,如范进与他的丈人、邻居等人的互动,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们的虚伪面目。
这些夸张和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也深刻地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和封建社会的腐朽风气,使《范进中举》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