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软件的升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聚焦核心技术和关键算法
围绕“卡脖子”关键内核算法,开展集中攻关,特别是研发设计、辅助制造、工控系统类软件算法。
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将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研发纳入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给予扶持。
完善工业软件企业税收政策,支持国产工业软件企业发展壮大。
建立银行信贷和产业基金投贷联动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国产工业软件。
市场应用和推广
推广使用国产工业软件,加强工业技术数据的收集、积累、管理和保护。
搭建国产工业软件代码开源社区及平台,打造国产工业软件创新生态圈。
帮助拓展工业软件创新产品应用场景,特别是在航空、船舶、石化、钢铁等重点行业。
中试验证和产业链完善
鼓励重点行业龙头企业提供典型应用场景和试验环境,建设工业软件中试验证平台。
推动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等初步成熟的工业软件加快完成中试验证。
完善产业链,促进工业软件产品创新。
人才和金融支持
引导高等院校加强工业软件研发人才培养力度。
建立多渠道支持工业软件人才培养机制,包括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联合投入。
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
国有企业和工业领军企业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的供需对接。
实施产学研合作攻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升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开源化和平台化
优化组织模式,发挥工业企业的主体带动作用。
细化政策对象,分层次推进工业软件关键技术突破。
扩大应用市场,促进工业软件产品创新。
利用AI等新技术
利用AI技术助推工业软件在研发、生产、测试和维护等环节的应用。
通过数据挖掘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工艺仿真分析和优化。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全面提升国产工业软件的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影响力,从而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