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适配信创软件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策略,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方法:
适配测试验证
白盒测试:测试软件内部结构和代码,识别不兼容的指令集代码。
代码层级测试:评估迁移技术的可行性和工作量,指导应用软件开发商进行源代码的修改替换。
功能性验证:确保修改后的应用系统在功能上满足要求。
性能效率验证:评估软件在信创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信息安全性验证:确保软件在信创环境下的安全性。
适配验证
在上线前,对应用软件开发商修改替换后的应用系统进行全面的指令集兼容性验证,包括功能性、性能效率、信息安全性等方面的验证,为用户单位提供合理证明。
规划适配重点和策略
根据软件产品确定的适配范围,提前规划好质量维度的覆盖、测试重点和测试策略。适配工作应有所选择,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
搭建模拟环境
针对信创软件的用户本地运行环境,搭建模拟本地运行环境的云平台模拟环境,将信创软件部署在云平台模拟环境上进行适配测试。
性能测试与调优
构建业务模型,进行性能测试,得到性能测试结果。
基于性能测试结果和预设的性能指标进行信创软件性能瓶颈的评估,并进行适配调优。
硬件和操作系统适配
对现有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进行信创适配,替换为国产自主可控的硬件设备,确保硬件层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将原有操作系统替换为国产操作系统,并进行相应的配置优化,确保操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性能提升。
数据库和中间件适配
对现有数据库进行信创适配,采用国产数据库产品,并进行数据迁移、备份恢复等操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对现有中间件进行信创适配,采用国产中间件产品,并进行相应的配置调整,确保中间件与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应用软件适配
对现有应用软件进行代码改造、功能优化等,确保应用软件与信创环境的兼容性。这可能包括修改源代码、替换不兼容的库或组件、调整用户界面等。
第三方机构的作用
第三方机构可以开展信创适配测试验证工作,确保适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独立的测试报告和认证。
用户培训和熟悉
用户需要时间熟悉信创系统的界面元素和操作逻辑,以及国产应用软件的功能和操作习惯。
通过上述步骤和方法,软件可以逐步适配信创环境,确保其在新的技术架构下的稳定运行和性能表现,同时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系统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