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顺父母的典故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例子:
卧冰求鲤
人物:王祥
内容: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冰化开后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这个故事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子路负米
人物:仲由(子路)
内容: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家境贫寒,经常吃野菜,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便走到百里之外买米背回家奉养双亲。一年四季经常如此,不畏辛劳,只为让父母吃到米。
老莱娱亲
人物:老莱子
内容: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他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一次,他为了逗父母开心,故意装婴儿啼哭,并在地上打滚。父母以为他真的跌倒打滚,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了起来。
啮指痛心
人物:曾参
内容: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百里负米
人物:仲由(子路)
内容: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冬天顶着鹅毛大雪,夏天汗流浃背,都不停下来歇息。
孟宗泣竹
人物:孟宗
内容: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二十四孝之一。
这些典故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儿女对父母的深厚孝情,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孝顺的重视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