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软件交互框架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主交互框架定义
屏幕结构:分析屏幕的硬件与软件结合方式,以及相应的交互方式。考虑屏幕的外观、比例、朝向、角度等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如光线和天气对屏幕显示的影响。
产品功能:从产品功能的角度出发,定义HMI中需要实现的功能模块和操作流程。
多模态交互:考虑不同交互方式(如触摸、语音、手势等)的整合和优化,确保用户能够自然、高效地与系统进行交互。
主交互系统层级矩阵
定义HMI所有模块之间的层级关系和交叉矩阵,作为开发过程中各模块交互的原则和指导。
各模块应用策略
针对主交互模块中不同容器的应用策略,如出现/消失机制、支持操作方式、互斥逻辑等。部分策略可能与主交互系统层级矩阵有重叠。
主交互体验策略
侧重在产品体验层面的交互策略定义,指导整个HMI的交互系统设计及主交互测试验收标准。
功能性和数据元素
确定界面中要展现给用户的功能和数据,这些需求和数据要符合用户心理模型。
功能组和层级
将数据和功能纳入高层次容器元素,如屏幕、框架或网格,并进行组织和安排。这有助于在任务中和任务间疏通用户流程。
交互设计框架
勾画整体和高层次的交互设计框架,避免被特殊区域细节分散注意力。框架草图可以表现出几个关联且按顺序排列的屏幕状态。
关键路线情境剧本
以任务为导向,关注情境场景中广泛描述和暗含的任务细节,构建情境剧本,确保交互流程的连贯性和用户友好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全面而系统地分析软件交互框架,从而设计出既符合用户需求又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交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