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常规训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文明礼貌行为、规划意识、交往能力及社会性行为等。
确保户外活动时间,严格执行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
注重环境的教育功能,及时了解幼儿所需进行适当调整,并体现师幼合作内容。
室内布置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注意内容的新颖性和思想性、幼儿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整体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得到快乐体验,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提高幼儿素质。
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互动。
课程改革保障教学的多样性
强化教师基本功,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坚持教师专业化导向。
围绕日常教学实践和课题活动开展每周四安排老师开展观摩交流研讨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的意识。
通过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的研讨过程,促使教师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提高,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制定好每天的工作计划,目标和内容必须科学合理的与课题渗透,保持课程的平衡性。
保教人员的管理
保教人员必须团结合作,互相沟通,共同担当各项班务工作,做到年级工作有方案、有实施、有总结。
合理地支配幼儿一日各项活动,科学、灵活地执行一日生活作息时间。
认真制定并落实符合本班幼儿实际的活动常规,确保幼儿一日生活有条不紊。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相应的玩具和材料,体现因材施教,注重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行为的规范
构建了一系列教学常规管理指引,如教师一日工作操作常规、班级课程化环境创设要求、班级各类计划要求、各类活动质量评价表(生活、运动、游戏、学习)、户外运动场地安排表、室内专用游戏室安排表、幼儿一日作息安排表等等,使教师们明确一日教学工作的方向。
管理组织网络的建立
建立园保育工作领导小组,园长为幼儿园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幼儿园保育工作进行全面监督与总体布置。
园总务负责共同监督管理,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落实检查与监管考核。
保健组长负责专业指导、检查各部门岗位人员的日常保育工作。
各岗位人员根据自身岗位要求,认真落实保育要求。
业务学习
保育人员业务学习有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内容包括保育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规范操作程序、技能培训、案例分析等。
这些方法旨在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专业成长,确保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安全、有序、富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