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成语典故50字?

时间:2025-03-15 23:29:19 游戏攻略

立木为信

典故: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最初没人敢尝试,直到赏金提高到50金,才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变法也随之推广开来。

一诺千金

典故: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季布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但他的旧日朋友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算数,信守承诺。

曾子杀猪

典故: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曾参,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哄孩子说,不要去了,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听了,不再吵着要去。后来,曾参的妻子忘了此事,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这个成语比喻言出必行,诚实守信。

抱柱之信

典故: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尾生的人与女子约定在桥下相会,但女子没来,却来了洪水,尾生为了守信,抱住桥柱被淹死。这个成语比喻坚守信约,宁死不渝。

一言九鼎

典故: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但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到了楚国后,毛遂对楚王说:“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后来,“一言九鼎”就用来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重诺。

这些成语典故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体现了诚信在人际关系、社会交往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