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交付程序应当详细规定从模具设计、制造到最终交付的各个步骤,确保模具的质量和交付时间满足客户要求。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模具交付程序的编写指南:
模具设计阶段
制定《模具设计、制造、交付进度表》,明确各阶段的时间安排和责任分配。
供应商根据峰川提供的冲床参数进行工艺计算,并在设计说明书中包含必要的计算数据,如冲裁力等。
模具结构计算需考虑重心,确保复合模具重心位于安装板正中心,否则需进行配重。
模具制造阶段
供应商必须严格按照确认的模具方案实施,不得擅自更改。
每周更新模具制造进度状态给峰川。
制造过程中,所有零部件必须符合图纸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
内部验收阶段
在产品确认合格与全工装模具自检合格后,通知模具验收人员进行内部验收。
内部验收包括静态检验(外观与配件)和动态检验。
根据验收报告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再次验收。
模具试模与交付阶段
模具所有配件齐全后,由本部门通知TPE(模具项目工程师)发放《试模通知书》。
模具装配完成后,由本部门员工负责将模具拉到ToolV&A(模具试模部)进行试模。
试模完成后,等待TPE的反馈。如果试模结果合格,TPE将发邮件通知,然后进行打包并交给货仓出货。
如果试模结果不合格,TPE将发《模具修模及改模跟踪表》,部门员工需按表进行拆模和整改。
文档与记录
保留所有相关的图纸、计算说明书、验收报告、试模记录等文档。
所有文档需清晰、完整,便于追溯和审计。
最终验收与移交
技术部门对模具进行最终验收,验证模具图纸的规范化和准确性。
验收合格后,填写模具最终确认移交报告,记录模具的编号、制作日期、试模次数等重要信息。
模具移交时,需附相关资料和客户确认资料,确保客户对模具的使用和维护有充分的了解。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模具交付程序规范、高效,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保障模具的质量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