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档案整理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前期调研阶段
组织相关人员到县直部门、乡村实地调研,赴省市示范点观摩学习,初步明确县、乡、村精准扶贫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先行试点阶段
选择一个乡镇、一个村进行试点,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完善归档范围,实施方案提请县扶贫领导组会议研定。
全面推进阶段
组织县乡村三级人员参加培训,进行动员部署。县、乡、村同步开展精准扶贫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县组织对乡镇扶贫档案进行验收,乡镇负责对村级扶贫档案进行初验,县级对部分村级扶贫档案进行抽查验收。
总结提升阶段
对前期开展的工作进行总结,补差补缺,提高精准扶贫档案整理质量。
移交进馆阶段
按省市有关要求,县乡两级整理好的档案,依法有序向县档案馆移交。
此外,具体的整理程序及注意事项还包括:
分年度
按照年份对档案进行分类。
鉴定
对档案进行鉴定,确定其保存价值和重要性。
分类
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15)等标准,将档案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文书档案、扶贫项目档案、扶贫资金档案、照片档案、电子档案等。
划分保管期限
根据档案的内容和性质,确定其保管期限。
组件
将档案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式进行排列和组合。
归档
将整理好的档案按照规定的顺序归档,并进行装订、编页码、盖归档章、编件号等。
编制归档文件目录
编制详细的归档文件目录,方便查找和管理。
装盒
将整理好的档案装入档案盒中,并进行相应的标识和说明。
填写备考表
在档案盒中填写备考表,记录档案整理的相关信息。
填写归档文件目录封面
在归档文件目录封面填写相关信息,如档案名称、整理时间、整理人等。
装订归档文件目录
将归档文件目录进行装订,以便于查阅和管理。
填写目录夹内容
在目录夹中填写相关内容,如档案的分类号、保管期限等。
通过以上步骤和程序,可以确保脱贫档案的整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便于后续的查询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