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M编程中,清角是指通过刀具对工件上的角进行加工或修整的过程。清角的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工件材料选择不同的刀具以及切削方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清角方式:
直线走刀方式
通过指定起点和终点的坐标,以及刀具的切削深度,控制刀具按照直线路径进行切削。这种方式适用于直线形状的清角需求,可以简单高效地完成任务。
圆弧走刀方式
当需要清除角落处的圆弧形状时,可以使用圆弧走刀方式。通过指定圆心坐标、半径和起止角度,控制刀具按照圆弧路径进行切削。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清除边角处的曲线形状,能够实现更精确的清角效果。
螺旋走刀方式
螺旋走刀方式适用于需要在一个区域内进行连续的切削。通过指定起始点、螺旋半径、螺旋间距和螺旋方向,控制刀具按照螺旋路径进行切削。这种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清角任务。
多边形走刀方式
当需要清除复杂形状的角落时,可以使用多边形走刀方式。通过指定多个顶点的坐标,控制刀具按照多边形路径进行切削。这种方式适用于清除不规则形状的角落,可以实现更灵活的清角效果。
在PM编程中,刀路控制是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的。具体来说,PM编程使用一种叫做G代码的语言来描述刀具在加工过程中的运动轨迹。G代码是一种机器语言,用于控制数控机床和其他自动化设备。它包含了一系列指令,用于控制刀具的移动、速度、切削深度等参数。G代码的编写需要根据具体的加工任务和机床的特性来进行。编写G代码的过程通常由CAM软件完成,CAM软件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加工要求和工件的几何形状,自动生成相应的G代码。
除了G代码外,PM编程还可以使用其他的编程方式来控制刀路,例如使用自定义宏指令、子程序等。这些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加工需求,实现更加复杂和灵活的刀路控制。
总结起来,PM编程清角可以通过直线走刀、圆弧走刀、螺旋走刀和多边形走刀等方式来实现。根据具体的清角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编程,可以高效、精确地完成清角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