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的编程主要分为手动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手动编程
分析零件图样:
首先需要详细分析零件的图纸和尺寸要求。
数控工艺处理:
根据零件图样进行数控工艺处理,确定切割路径、切割速度、切割深度等参数。
数学处理:
对零件轮廓进行数学处理,生成数控加工的坐标数据。
编写NC代码:
根据处理后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如G代码)手动编写NC代码。
校验和调试:
编写完NC代码后,进行校验和调试,确保程序无误。
试切:
在试切过程中检查切割路径和效果,进行误差分析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自动编程
建立CAD模型:
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创建被切割对象的三维模型。
导入CAM软件:
将CAD模型导入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中。
定义切割参数:
在CAM软件中定义切割参数,如等离子切割机的功率、切割速度、气体流量等。
生成切割路径:
CAM软件根据定义的参数自动生成切割路径。
生成数控代码:
根据切割路径生成数控代码,通常使用G代码和M代码。
上传数控代码:
将生成的数控代码上传到等离子切割机的数控系统中。
进行切割操作:
切割机根据数控代码的指令进行切割操作。
常用编程软件和语言
CAD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用于创建和编辑零件的三维模型。
CAM软件:如FastCAM、IBE、StarCAM、SmartNest等,用于将CAD模型转换为切割路径和数控代码。
编程语言:常用的数控编程语言包括G代码和M代码。G代码用于控制切割路径和速度,M代码用于控制附加功能,如切割气体、冷却液的开关等。
示例代码
```
O0001
N10 G90 G17 G21
G1 Z10.0 F100.0
G1 X100.0 Y100.0
G1 I10.0 J10.0
G1 F200.0
G2 X200.0 Y200.0 I-10.0 J-10.0
G1 Z-10.0
M02
```
`O0001`:程序开始,程序号为1。
`N10`:表示程序段10。
`G90`:绝对坐标模式。
`G17`:选择X轴为基准轴。
`G21`:选择增量坐标模式。
`G1 Z10.0`:将Z轴移动到10.0mm。
`F100.0`:设定进给速度为100.0mm/min。
`G1 X100.0 Y100.0`:移动到X轴100.0mm,Y轴100.0mm的位置。
`G1 I10.0 J10.0`:设置圆弧插补的起始点偏移量。
`G1 F200.0`:设定圆弧插补的进给速度为200.0mm/min。
`G2 X200.0 Y200.0 I-10.0 J-10.0`:绘制圆弧,圆心在(100.0, 100.0)处,半径为10.0mm。
`G1 Z-10.0`:将Z轴移动到-10.0mm。
`M02`:程序执行完毕后停止。
通过以上步骤和示例代码,可以完成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的编程工作。根据具体需求和工件复杂度,可以选择手动编程或自动编程,并使用相应的CAD和CAM软件来提高编程效率和切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