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建模
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如SolidWorks、Autodesk Inventor等)创建凸轮和连杆的模型。
仿真设置
在仿真软件(如Motion仿真)中新建一个旋转马达,设置速度为30转每分钟。
新建一个直线马达,并添加直线运动方式。
开始仿真,观察凸轮驱动连杆的运动情况。
获取凸轮曲线
在仿真结果中,新建一个图示结果,选择“位移、速度、加速段”----“路径跟踪”-----“Z分量”。
选择凸轮和连杆为相对运动零件,得到凸轮曲线。
在参考零件中生成曲线,并打开凸轮零件,查看获得的曲线。
使用AutoLISP自动化
利用AutoLISP程序自动捕捉鼠标基点,输入曲线上各点的坐标(直角坐标或极坐标),生成凸轮轮廓曲线。
根据凸轮曲线精度要求,确定极坐标射线的疏密程度,使用环形阵列工具(Polar Array)画出各条辐射线。
用多义线(Pline)命令,通过虚拟点、端点或交叉点捕捉工具,打出各段轮廓线(每一段均为直线段)。
用样条曲线(Spline)平滑整个凸轮轮廓线。
编程计算绘制
使用C语言或其他编程语言计算凸轮轮廓曲线的坐标点。
根据从动件的动作要求,确定凸轮的各种初始参数,设计出合理的凸轮曲线。
计算最大加速度、惯性矩等数值,选择合理的材料和润滑条件。
编写程序,将理论轮廓线上各点的坐标值代入公式计算,并绘制出凸轮的工作廓线。
使用专业软件
有些专业软件(如MATLAB)可以通过编写脚本或程序,自动计算并绘制凸轮曲线图。
建议
选择合适的工具:根据具体需求和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三维建模、仿真和编程工具。
精度控制:在设计和仿真过程中,注意控制凸轮曲线的精度,确保满足工况要求。
优化设计: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不断优化凸轮设计,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