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可编程透明电视涉及多个关键步骤和技术,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法:
像素排列和子像素技术
在原有的红绿蓝(RGB)三元素基础上,增加无数个透明子像素点。这些像素点由高透明材料制成,均匀分布在整个OLED发光面板上。通过将透明像素与其他三元素混合,并利用人眼的自动补全功能,可以实现透明效果。
另一种方法是在RGB三原色的基础上增加白色子像素(RGBW),这样可以提高透光率。小米透明电视采用了这种方法,但为了保持显示效果,只有部分像素是RGBW,其余部分是透明的。
背板和组件重新设计
移除电视背板上沉重冗余的组件,将主板、电源板等移到电视下方的主机中,从而使屏幕部分更加简洁,便于实现透明效果。
屏幕材质和构造
使用OLED屏幕,因为其自发光的特性使得每个像素可以独立发光,不需要额外的背光源。通过重新设计像素排列,使部分像素为透明,从而实现透明效果。
另一种实现透明屏幕的方法是通过调整阴极材料,例如将铝替换成银,以实现一定程度的透明度。但这种方法的效果有限,且难以实现高透光率。
供电电路设计
供电电路设计在像素背面,使得透明区域在视觉上呈现出“百叶窗”开启时的状态,从而形成透明效果。
显示逻辑和视觉效果
透明区域的显示逻辑需要精心设计,以确保在显示黑色时完全透明,在显示白色时完全不透明,而在灰阶和彩色时则呈现半透明状态。这样可以平衡显示效果和透明度。
通过上述方法和技术,可以实现可编程透明电视的制作。需要注意的是,实现高透光率和良好显示效果需要精确的像素设计和材料选择,同时保持电视的实用性和可量产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