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目的:规范执法行为,保护相对人权利,避免因行政主体随意判断受到侵害。
定义:行政执法程序是针对行政执法行为而制定的,是行政执法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立案
主管部门填报《立案审批表》。
《立案审批表》需送法制机构会签后确定立案。
从受理到立案应在7日内完成。
调取查证
派出调查人员,法制机构参与,案件调查需两人以上,主动出示证件。
调查需制作笔录,询问应个别进行。
需要监测的,要制作监测结果报告,并由监测单位盖章和监测人员签名。
行政检查
检查登记:记录当事人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执法人员等。
公告或通知:通知当事人检查事宜。
检查实施:进行实地检查,记录检查情况。
结果处理:无违法行为则结案,有违法行为则责令改正并复查。
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处罚决定及其依据。
陈述和申辩: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记录在案。
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听证。
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通知当事人听证时间、地点。
听证笔录:记录听证过程。
听证报告:总结听证情况。
调查终结报告: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处罚建议。
案件集体讨论笔录:记录集体讨论意见。
案件办理内部审批表:记录内部审批流程。
行政处罚决定书:正式作出处罚决定,并告知当事人权利和义务。
附则
涉案物品清单:列出扣押或处理的物品及其特征。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记录相关视听资料或电子数据及其制作过程。
执法人员签名及执法证号: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可追溯性。
这个模板可以根据具体执法场景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执法程序的合法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