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检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提出申请 :尸检可以由患者家属或医疗机构提出。若医疗机构提出,必须取得病人家属的同意。选择机构:
医患双方应共同选择具有尸检资格的鉴定机构,并向该机构出具委托尸检的文书。
尸检前的准备
时间限制:
患者死亡后应尽快进行尸检,通常在48小时内,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
同意与签字:尸检前应征得死者近亲属的同意并签字。
现场勘查:侦查人员应对案发现场进行勘查,确定死亡现场、尸体位置、可能的凶器等信息,并记录现场状况和收集物证。
尸检过程
观察尸体及其周围状况:包括尸体的状态、位置、血痕、呕吐物、凶器、粪尿等的位置。
检验尸表内容:姿势、关节尸僵程度、身长测量、衣着、皮肤颜色、直肠内温度、遗便、排尿、精液、睾丸情况、有无出血、性别鉴别、年龄推断、营养状况、尸斑位置和色调、头部毛发情况等。
解剖:按照一定顺序剖开体腔,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包括检查内脏器官和组织。
检材提取:在检查过程中提取可能有用的检材,如尿液、血液、头发、指甲、组织等,用于后续的检验鉴定。
检验鉴定:对提取的检材进行血型检测、DNA鉴定、毒物检测等,以获取更准确的证据信息。
尸检报告:
鉴定机构完成尸检后,应出具尸检报告,详细记录尸检过程和结果,并由鉴定人员签名或盖章。
通知家属:
将尸检报告及时通知被害人家属,并解释尸检结果。
费用承担:
尸检的费用承担主体可能为医方、患者家属或共同承担,具体情形需参照当地规定。
尸检记录:
尸检的情况应详细写成笔录,并由侦查人员和法医或医师签名或盖章。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尸检过程的规范性和公正性,为查明死因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