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执法程序包括什么

时间:2025-01-17 21:12:29 热门攻略

统计执法程序是指统计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统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法律行为。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立案

受理统计违法行为线索和材料,填写受理登记表并进行初步审查。

拟立案的,由负责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机构填写立案呈批表,呈报主管领导审批。

同意立案的,应当同时指定3人以上奇数组成的办案组,并明确组长。

调查

制定调查方案,及时调查。调查时,办案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

调查案件必须取得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收集证据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等方法;收集证据应当取得原物、原件。

询问当事人和证人,应当个别进行,并当场制作询问笔录,交被询问者校阅或者向其宣读,经核实无误后,由其签字或者盖章。

调查终结,办案组应当写出调查报告,并填写统计违法行为处理意见呈批表,呈报统计执法机关负责人审批。

处理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填写统计违法行为处理意见呈批表,呈报统计执法机关负责人审批。

对统计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包括警告、罚款等。

对于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结案

填写《结案报告表》,依据有关制度备案。

将案件材料归档,以便后续查阅和监督。

其他相关程序

在调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经主管领导批准,可以依法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对于统计违法案件,如果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违法行为仍在继续的除外),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通过以上步骤,统计执法程序确保了统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维护了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和公信力,为政府决策、社会监督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