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泥扶不上墙”是一个汉语成语,基本意思是 泥太稀了,抹到墙上糊不住。比喻由于能力差或水平低,成不了气候,或见不得世面。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努力、无能力、不思进取的人,即使有人帮助,也无法改变他们的命运或成就。
具体来说,烂泥扶不上墙的人具有以下特点:
能力差或水平低:
他们通常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或知识,无法胜任工作或任务。
不成气候:
他们无法在某个领域或环境中取得显著的成就,无法产生重要的影响。
见不得世面:
他们可能因为缺乏经验或见识,而无法适应复杂或多变的环境。
不努力、无进取心:
他们往往缺乏自我驱动力,不愿意付出努力去改善自己的处境。
这个成语的出处与孔子的弟子有关。据传,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只有七十七人学成毕业,而宰予(子我)是其中较为糟糕的一个。因此,孔子曾感叹“朽木不可雕,烂泥扶不上墙”。
总的来说,“烂泥扶不上墙”是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现状的人。建议这类人应该积极寻求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以摆脱这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