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养猪场的免疫程序需要综合考虑疫苗特性、疫病流行规律和猪场实际情况。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免疫程序框架,适用于大多数养猪场:
1. 免疫程序制定原则
针对性:根据当地常见的疫病种类选择必要的疫苗。
时效性:根据疫病的流行季节和周期安排免疫时间。
可行性:考虑疫苗的储存、运输和接种条件。
科学性:依据疫苗的免疫机理和效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2. 常见猪病的推荐免疫程序
种公猪免疫程序
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瘟猪肺疫两联苗。
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丹毒疫苗。
每年肌肉注射一次猪细小病毒疫苗。
每年4-5月注射一次乙型脑炎弱毒苗。
后备公、母猪的免疫程序
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疫苗。
配种前20-30天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
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口蹄疫、兰耳病疫苗。
经产母猪免疫程序
空怀期: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
初产猪:肌注一次细小病毒灭活苗,以后可不注。
头三年,每年3-4月份肌注一次乙脑苗,三年后可不注。
每年肌肉注射3-4次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K88、K99、987p大肠杆菌腹泻菌苗。
产前4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疫苗。
商品猪免疫程序
日龄:猪瘟常发猪场,猪瘟弱毒苗超前免疫,即仔猪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先肌肉注射一头份猪瘟弱毒苗,隔1-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3日龄:鼻内接种伪狂犬病弱毒疫苗;7-15日龄:肌肉注射气喘病灭活菌苗、兰耳病弱毒苗;20日龄: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三联苗);25-30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疫苗;30日龄:肌肉或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30日龄:肌肉注射仔猪水肿病菌苗;35-40日龄:仔猪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注(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60日龄: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二倍量肌注;生长育肥期肌注两次口蹄疫疫苗。
3. 免疫方法
肌肉注射:适用于大多数疫苗,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
口服:适用于一些疫苗,如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
鼻内接种:如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肺内注射:如气喘病疫苗。
4. 免疫程序执行与监控
制定时间表:根据设计的免疫程序,制定详细的免疫时间表,包括免疫时间、疫苗种类、接种方式等。
实施计划:按照制定的免疫时间表,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并做好相关记录和监测工作。
监控与调整:定期检查免疫效果,根据猪群的免疫状况和疫病流行情况,适时调整免疫程序。
5. 注意事项
疫苗选择: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确保疫苗质量和效果。
接种操作: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进行接种,确保接种剂量和接种部位正确。
免疫监测:通过抗体检测等手段,监测猪群的免疫效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养猪场免疫程序框架,具体实施时可能需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建议请兽医或专业免疫人员指导,以确保免疫效果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