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中遇到程序框图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解答:
理解框图结构
顺序结构:程序从上至下依次执行,没有分支或循环。
选择结构(也称为分支结构):根据判断框内的条件是否成立,选择其中一条路径执行。
循环结构:根据循环变量的初始值和终止值,反复执行循环体内的语句,直到满足某个条件后跳出循环。
识别赋值语句
赋值号“=”表示将右侧的值赋给左侧的变量。注意赋值运算会覆盖原有值。
追踪执行过程
从初始状态开始,按照框图的流程逐步追踪程序的执行过程。
注意处理循环中的累加、累乘等操作。
特殊情况的记忆
对于常见的特殊情况,如累加求和、累乘求积等,可以预先记忆相关结果,以便快速解答。
编写执行结果
根据追踪到的执行过程,写出每一步的结果,并得出最终答案。
示例
假设遇到如下程序框图题:
```
S = 0
FOR i = 1 TO 3
S = S + i^2
NEXT i
END FOR
PRINT S
```
解答步骤如下:
初始化
S = 0
i = 1
第一次循环
S = 0 + 1^2 = 1
i = 2
第二次循环
S = 1 + 2^2 = 5
i = 3
第三次循环
S = 5 + 3^2 = 14
i = 4(循环结束,因为i > 3)
输出结果
S = 14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清晰地解答程序框图题。建议平时多练习,熟悉不同类型的程序框图,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