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削网纹的编程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和原则:
确定网纹参数
网纹起点和终点坐标:根据工件的尺寸和网纹的起始和结束位置确定。
网纹间距:根据所需的网纹间距来设置。
网纹深度:确定网纹的深度,即从工件表面到网纹结束位置的深度。
工件外径:确定工件的外径,这是计算网纹参数的基础。
车削分次:根据网纹深度和间距,确定需要分几次车削完成。
车削增量角度:确定每次车削的角度增量。
车削起始角度:确定车削的起始角度。
进给设定转速:根据机床性能和工作条件设定合适的转速。
编程步骤
使用G92指令进行螺纹编程,适用于小螺距和中等螺距的螺纹。
使用G32指令进行网纹编程,适合一刀一刀车削。
格式为`G32 X(U)_ Z(W)_ F _`,其中`X,Z`是螺纹终点坐标,`F`是导程(螺距×线数)。
对于锥螺纹,螺纹起点和终点可能不是图纸上的起点和终点,因为加工螺纹时通常需要将螺纹延长。
示例程序 (以45度网纹为例):
```plaintext
O0001
18 (工件外径)
2-37.6 (网纹起点Z坐标)
3-137.6 (网纹终点Z坐标)
511 (车削下刀点X点)
61-0.3 (车削深度0.3mm)
71.5 (网纹间距)
81*3.1415926 (工件周长)
98/7 (车削分次)
10360/9 (车削增量角度)
110 (车削起始角度)
122000/8 (以每分钟2000mm的进给设定转速)
T0707
S12
G97 (换刀开始加工)
G00 G99 Z2 (快速移动至网纹Z起刀点)
X5 M3 (快速移动至网纹X起刀点)
...
```
注意事项
确保编程时考虑机床的功能和限制。
对于复杂的螺纹或网纹,可能需要使用子程序或宏程序。
在编程前,应进行充分的计算和模拟,确保程序的正确性。
以上步骤和示例程序基于提供的参考信息,具体编程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