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程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填写:
确定审计的目标:
明确审计的目的和需要验证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了解内部控制制度:
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初步了解和描述,评估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确定其是否健全、有效,并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符合性测试:
通过测试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了相关政策和程序,来评估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对符合性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确定被审计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的表现是否符合预期。
实质性测试:
对财务报表和相关交易进行详细检查和核实,以验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对实质性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确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误或欺诈行为。
撰写审计报告:
根据审计结果,编写审计报告,对财务报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总结和陈述。
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审计,如财务收支审计、营销物资管理制度审计等,审计程序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审计程序可能包括:
审计处成立审计组,编制审计方案:
根据需要开展审前调查,提前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通知书。
被审计单位提供材料:
根据审计组的要求,提供相关的财务资料和其他必要文件。
审计组实施审计:
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并注明资料来源。
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
在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并根据反馈进行必要的修改。
跟踪审计报告的执行情况:
确保审计建议得到落实,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
通过以上步骤和流程,可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从而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