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底稿是审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审计证据,并且是形成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底稿的主要作用包括:
证据链完整性:
审计底稿应能记录从计划、执行到结论的全过程,确保任何审计结论都能通过底稿追溯至原始凭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
可追溯性原则:
审计底稿应能支撑起审计结论,记录重要判断依据,体现职业怀疑精神,并证明审计准则的遵循。
质量控制需要:
审计底稿是质量控制的工具,通过三级复核机制(项目助理、项目经理、合伙人)确保底稿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在底稿中体现复核意见及处理过程。
责任界定依据:
审计底稿是责任界定的依据,在发生争议时作为关键证据,证明尽职调查的充分性,支持审计意见的合理性。
知识传承载体:
审计底稿是专业经验的载体,记录行业特点,沉淀专业判断,总结实践经验,促进团队协作,提高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满足监管要求:
审计底稿应满足监管要求,回应监管问询,支持持续改进,并作为应对质量检查的证据。
审计底稿的内容
审计底稿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
记录审计人员制定的审计计划和实施的审计程序。
审计证据:
收集和记录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所有相关证据,包括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合同、协议、银行对账单、税务申报表等。
审计结论:
根据审计证据得出的审计结论。
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对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内容进行标识和说明。
编制者和复核者信息:
包括编制者和复核者的姓名及编制或复核日期。
其他相关信息:
包括具体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重大事项及相关重大职业判断、针对重大事项如何处理不一致的情况等。
审计底稿的编制要求
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详细记录审计程序的性质、执行的时间和涵盖的范围。
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记录审计程序执行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确保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
对重大事项进行详细记录,并记录得出结论时的重大职业判断。
审计底稿的归档要求
归档目录:
按照归档要求,填写审计底稿的归档目录,并进行整理归档。
变动记录:
在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作出的变动属于事务性的,注册会计师可以作出变动,主要包括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通过以上步骤和要求,审计底稿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可追溯性、可检查性和可传承性,为审计质量提供保障,并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