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车棒料的编程方法如下:
确定加工工艺过程
分析零件图样,确定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加工方法、定位夹紧、加工顺序、所用刀具和切削用量等。
制定加工工艺,划分数控加工工艺,如加工端面、车外圆、切槽、切断等。
选择合理的刀具,并安排工序顺序,确保加工路线短,进给和换刀次数少,以提高加工效率。
数值计算
根据零件的尺寸要求、加工路线及设定的坐标系,进行运动轨迹坐标值的计算。
计算零件轮廓上各几何元素的交点或切点的坐标,得出各几何元素的起点、终点、圆弧圆心的坐标值。
如果数控系统无刀具补偿功能,还需计算刀具刀位点的运动轨迹。
编程步骤
使用G00指令将刀具定位到工件外且距离较近的中间点。
使用G01指令进行平端面加工。
使用G71指令进行粗车背吃刀量、退刀量和进给量的设置,并进行循环加工。
使用G1指令进行精加工,注意刀具的进退刀位置,避免在连续轮廓中安排切人和切出或换刀及停顿。
使用G2指令进行倒角加工。
使用M30指令结束程序。
子程序调用
如果一个零件上有多个相同特征,可以使用子程序进行循环调用,减少编程重复性。
子程序的格式依系统而定,具体编程格式可以参考相关数控系统的文档。
安全考虑
在编程时,始终先对Z运动进行编程,然后对X运动进行编程,以确保刀具相对于零件表面的偏移正确。
注意数控车床上的T指令,确保在安全的换刀位置进行换刀,避免在刀具靠近旋转卡盘时进行换刀操作。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数控车床车棒料的高效编程。建议在实际编程过程中,根据具体的零件尺寸和加工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加工质量和效率。